期货语音图文直播

第一财经 期货直播 2022-12-01 0

“打假”非法期货!警惕境外交易噱头,中期协教你四招识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第一财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期货语音图文直播1

又一年3.15,期货市场也“打假”。

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投资者对国际期货品种关注度增加,不少非法国际期货交易平台就开始“玩花招”。“假平台”、“假代理”、“假大师”等层出不穷。

国内一些非法机构在推广“外盘期货”代理业务,宣称自己可以代理做外盘期货,原油、黄金、恒指、外汇,等境外期货品种。噱头为“大师带路”,专业配资,杠杆巨大,回报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证监会目前尚未向任何机构颁发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并且尚未出台境内单位或个人从事境外期货的办法。且境内投资者通过非法平台网站参与境外证券市场交易,切身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跨境诈骗重灾区

从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披露的案例信息来看,近期非法期货案件中跨境诈骗是重灾区。

例如2020年12月10日,上海警方破获一例非法期货案件,涉案金额700亿元。具体为吴某团伙所利用非法期货交易软件,为跨境期货交易搭建了一条非法通道,使得投资人得以在境内开立境外期货交易账户进行投资交易。

经查,吴某在网上发现本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研发了一款具备境外期货交易、分仓管理账户、清算提成等功能的交易软件。通过该软件,吴某可以招揽客户从事境外期货投资,进而赚取交易手续费。吴某便通过该公司客服获取了交易软件的下载链接、登陆账号和密码,并在不具备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伙同他人不断发展下游代理和客户。

再看另一跨境诈骗案例,2020年1月,上海公安机关侦破一起以从事证券、期货交易为幌,跨境诈骗境内投资人,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的案件。

经查,发现一条盘踞在境外多国,以从事证券、期货交易为幌,跨境诈骗境内投资人的犯罪产业链。犯罪嫌疑人饶某、夏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深圳开设成立一科技公司,组织20余名公司成员分批出境,在境外租赁犯罪场所、购买电脑、手机等作案设备。随后,饶某、夏某指使团伙成员利用微信、QQ等方式揽觅境内投资人进入所谓“股指期货交流群”,并假扮投资人、专业导师、导师助理等角色,开设语音课程,营造境外股指期货交易高收益氛围,取得境内投资人信任,诱骗投资人入金交易。

境外平台端犯罪团伙汤某等人,受饶某委托,在多国注册成立公司,将公司包装成持有美国NFA期货牌照的交易平台,并组织团伙成员扮演开户专员等角色指导客户开户入金,向客户提供交易软件。犯罪团伙诱骗投资人入金到其控制的境内银行账户后,诱导投资人使用交易软件从事境外股指期货的虚拟交易,从而直接骗取投资人投资资金。

非法经营境外期货犯罪除了严重侵害境内投资人财产安全,也扰乱了国家外汇、期货管理秩序,易产生叠加危害。

据警方提示,不法分子利用私自开发的交易软件逃避我国行政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期货交易业务,严重破坏境内期货市场管理秩序。同时,不法分子将投资人通过非法跨境期货交易软件入金的人民币汇兑成美元,造成资金非法跨境流动,严重破坏我国外汇管理秩序。此外,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投资人境外市场信息缺失的盲点,诱骗投资人从事虚假股指期货交易,非法经营或向网络诈骗犯罪变异升级。

外盘交易损失难追回

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投资者对国际期货品种关注度增加,不少非法国际期货交易平台就开始“玩花招”。

国内一些非法机构在推广“外盘期货”代理业务,宣称可以为境内投资者参与境外期货交易提供渠道,代理中国香港、纽约、伦敦等市场原油、黄金、股指、外汇等期货投资。而当前外盘期货之所以成为不法分子坑骗投资者的手段,一方面是利用大多数的国内投资者无法开外盘户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外盘期货缺乏监管。

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或者变相设立期货公司经营期货业务(含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境内单位或个人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中国证监会目前尚未向任何机构颁发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并且尚未出台境内单位或个人从事境外期货的办法。

且境内投资者通过非法平台网站参与境外证券市场交易,切身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之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证券、期货、保险或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17条之规定,境内个人进行境外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以及国家批准的其他金融投资,应当按相关规定通过具有相应业务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期货代理的机构及人员通常在国内无实际经营机构,投资者参与此类交易造成的损失,一般难以追回。由于开户的投资公司不是期货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在查处非法期货交易中职责分工的通知》规定,凡涉及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以外的机构非法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案件,由工商部门牵头查处。投资者应当直接向该投资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如果涉案的金额较大,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处理。

四招辨识非法期货

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是一种涉众型的违法犯罪活动,花样翻新快,隐蔽性强,欺骗性大。

近年来,随着对非法期货活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不法分子从事非法期货活动的手法不断翻新,非法期货活动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投资者在入市交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非法期货活动。

对此,中期协提示,可根据以下四点做出识别。

一是辨识主体资格。按照规定,开展期货业务,需要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相应业务资格,否则即为非法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www.cfachina.org)查询合法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或者向当地证监局核实相关机构和人员信息。

目前,境内只有4家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期货品种是合法期货交易,即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此外,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在筹建中,不过目前没有上市期货品种。

二是辨识营销方式。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老师”、“期神”自居,以只要跟着他做,就能赚大钱的说法吸引投资者。投资者需要知晓,合法的期货经营机构不得进行此类虚假宣传。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请勿相信。期货交易具有高风险特点,不可能稳赚不赔。

三是辨识互联网网址。非法期货网站的网址往往采用无特殊意义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或采用仿冒方法在合法期货经营机构网址的基础上变换或增加字母和数字。投资者可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或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合法期货经营机构的网址,识别非法期货网站。投资者请勿登录非法期货网站,以免误入陷阱,上当受骗。

四是辨识收款账号。合法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而非法机构往往以个人的名义开立收款账户。如果有人要求投资者把钱打入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户,投资者即可果断拒绝。

期货语音图文直播2

随着区块链、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财富效应被媒体持续炒热,不少抱着财富自由梦想的投资者,在没有做任何调查了解的情况下疯狂涌入虚拟货币投资圈。然而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精心设计了虚拟货币投资骗局,掉入虚拟币骗局的案例近期明显增多。

7月3日,山东省德州市的L女士报警称:6月初,其下载“BNY MELLON”软件进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多次账户充值,前两次还能小额提现,接下来她充值继续炒币,大额积累后发现不能提现,客服以充值人员与其身份不符为由,恐吓其涉嫌洗钱,需继续充钱解冻。L女士向对方账户多次充值,被电信诈骗379000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L女士案例为典型虚构炒币诈骗,诈骗分子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虚构炒币交易,通过恐吓、诱导等方式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诈骗。

而诈骗的由头皆是站在风口,神秘又有巨富光环的虚拟货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统计的数据显示, 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者因加密货币骗局损失了近82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

另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球范围因加密货币诈骗遭受的损失近40亿美元,诈骗手段包括“空气币”诈骗、社交媒体诈骗、加密劫持、非法应用程序等。今年以来,也有不少知名企业被勒索软件攻击并索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迫切需要了解的是,虚拟货币交易是如何成为“杀猪盘”的?

“百试不爽”的提现陷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近期大额、多发的虚拟币诈骗案例,占比最多的行骗方式即通过小额交易获取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但大额交易却无法提现。因为虚拟货币交易本身不受法律保护,且虚拟币平台琳琅满目,在所谓高利润的“嘘头”下,哪怕是投资老手对披着虚拟币外衣的诈骗平台也难以分辨。

今年4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虚拟币诈骗案,抓获58人涉案1000万,投资人鲍某就是受害人之一。

鲍某从2017年起开始接触虚拟币投资,几年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炒币经验,手上持有虚拟币价值早已涨到了入手时的十几倍。

2020年5月初,鲍某接到一个自称虚拟币投资网站客服的电话,邀请他加入一个数字货币微信交流群。鲍某没多想就同意了。

这个群里每天都会发送链接,邀请群友观看专业投资老师的语音直播课,不仅传授投资技巧,还会现场直播“喊单”——为群友预判虚拟币短线走势。鲍某对照着国际大盘观望了几天,感觉老师的预测比较准,便在客服的指导下,下载了其推荐的投资平台,转入价值50余万元的虚拟币,成了能够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的VIP客户。

考虑到投入虚拟币的价值高,鲍某还试着操作提币,发现能正常提币和充值,于是就跟着一个带单老师助理开始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投资盈利、追加资金等操作,鲍某账户里的金额越来越多,这时对方向他推荐小币种投资,称小币种杠杆高,获利是普通虚拟币的几倍。鲍某欣然同意,然而购入后,鲍某的所有交易却在一夜之间莫名被平仓,账户里的钱只剩一个零头。莫名其妙的鲍某联系带单老师和客服,对方声称平台后台遭遇黑客攻击,让他等消息,这一等就是半年多。

2021年春节后,鲍某再也联系不上对方。直到这时,这个投资老手还是想不通,自己怎么就会亏光了所有的钱。左思右想后,赶忙前往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黄埭派出所报警求助。

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初步查明这个平台背后是一个以虚拟币合约交易平台为媒介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包装着正规公司的外壳,隐藏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一个高档写字楼里。该团伙日常以公司化模式运营,分为老板、总监、经理、业务员等层级。

老板吕某,深谙各类营销手段和销售套路,主要负责平台操作、公司的包装和话术的编排。老板杨某负责管理,总监吴某、王某,经理易某、周某、何某等人负责指导业务员伪装成平台客服或带单老师助理通过打电话、添加微信等方式与联系被骗人,拉人进入平台。等受骗人进入平台后,老板、总监、经理就伪装带单老师,指导受骗人进行“投资”。

警方调查发现,这个平台其实并未与虚拟币大盘发生交易,也就是说虚拟币一直都在后台账户里。受骗人看似通过平台在交易,看到的都是平台显示的数据而已。

如果亏损了,钱就名正言顺进入骗子口袋;如果盈利了,想要提现就十分困难,因为这是从诈骗团伙的口袋里掏钱,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提现时间或者提高提现门槛,不会轻易让受骗人拿到钱。

警惕“权威”洗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投资老手,交易新手更易被骗,而捏造所谓的“权威”和以往成功案例,就是不法分子突破投资人心理防线的利器。

投资人于某告诉记者,炒币的操作方式和炒股和期货类似,而一些平台诈骗借助目前网络直播的热潮,通过向投资人宣传免费直播讲课,并在节目中由操盘手分析买入卖出的点位,博取投资人的信任,并进入平台的投资群。

“在微信群中,不时有’投资人’发出之前按照点位买入最终赚钱的截图,以及大量的大额红包。而在这种氛围下,这么疯狂的盈利,没有太多人能抵挡,我也开始动心了。“于某称。

于某也开始逐步掉入平台的陷阱,最开始平台声称直播完全免费,直播过后,会选拔操作盈利成绩高的学生,进行各个老师的战队,而且不限制操作平台,不用担心钱充值到他们指定的平台。但随着投资人逐渐放松警惕,诈骗平台逐步升级手段:一是免费直播到收费班,引导投资人到更高级的精英老师班,引诱投资人不断加大投资。比如对不同级别的操盘手或专家进行分级,声称交纳200万一年的学费,将成为机构客户,直接得到任何老师的终极指点。而进入不同“战绩”的老师指导投资班的条件也不同,有的要求投资额2万元,有的7万左右,还有更高级的20-30万。

二是充钱或充币到假平台,一旦充值,钱就进入到骗子私人腰包,因为平台是假的,根本没有真实交易,所以也无法提币提现。

而当于某最终发现被骗后,其在各个平台投资总额已达90余万,最终追回30余万。

打击虚拟货币诈骗存在现实难度

事实上,我国监管部门早已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带来的风险,及时预警,多次出台举措予以整治。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随后,我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全球占比一度降至不足1%。

今年以来,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有所反弹。我国监管部门也迅速反应,从5月18日开始:密集释放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金融委首次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内蒙古、青海、四川等省份也都下达文件清理虚拟币挖矿。

但重拳之下,仍有不少投资人热衷于投资虚拟货币,并因此掉入骗局,造成不菲经济损失。

京师济南律所张洪强律师指出,首先需要明晰,在我国境内不允许虚拟货币的场内、场外发行,目前在国内发行、场外发行数字货币都是违法的。

第二,利用虚拟货币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的案件属于新型网络犯罪,存在取证难、定性难的问题,即使被立案调查,最终不一定会被判刑,有可能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撤案。虚拟货币涉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案件,多以各种合法形式掩盖,表现形式多样,真实项目与虚假承诺、正常交易与违规操作交织混合,行为人往往在代币交易的基础上附加设计了各种交易条件、交易规则,使得案件事实错综复杂,具有很强隐蔽性,迷惑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取证、司法认定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目前,针对数字货币,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九四公告”与《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既不属于行政法规,也不是法律,其仅是各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规范效力,但并不是真正的法律文本。

再加上虚拟货币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民刑法律关系交织、涉案财产来源去向多元化,在加上涉案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电子证据容易被删除、修改,导致众多电子证据、书证、财务数据存在被销毁、删改、隐匿、伪造的可能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投资者必须警惕,借助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诈骗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正在快速攀升,且此类案件侦查、维权都存在难度。

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被诈骗风险,一方面不要投自己不熟悉、看不懂的领域,否则就是给骗子机会;另一方面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心而受骗。

如果您有任何诈骗线索,都可登录21财经客户端【爆料通】反馈,或发送至“爆料通”官方邮箱:baoliaotong@21jingji.com!专注反诈防骗,守护消费者美好生活。你有“料”,我来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期货语音图文直播3

每经记者:杨建

3月24日,新浪微博某博主晒出了宣布进军电商直播的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正戴着口罩把玩一款产品的近照。罗永浩之前曾表示:“虽然不适合卖口红,但相信我能在很多商品品类里做到‘带货一哥’!”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另据3月23日媒体报道,罗永浩已与抖音达成合作,将在不久后正式官宣。据知情人士透露,除流量扶持外,合作涉及金额为6000万元,罗永浩也将很快在抖音中开启“带货之路”。

面对在线直播的风口和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各行各业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做起了“线上李佳琦”。

鼠年春节过完后,全民切换至线上模式:老师成为了主播,线上开启教学;房产、汽车销售也成了主播,在线卖房卖车;甚至一向“高大上”的金融圈也不得不融入到这一潮流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公募基金通过直播路演卖出了爆款基金,与此同时,近段时间白天戴口罩上班,晚上回家做直播的私募基金也越来越多。其中,百亿私募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亲自“披挂上阵”搞直播,更是成了业内宅家抗疫期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随着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和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当前的私募圈掀起了一股直播风潮。究其原因,除了有私募行业竞争的加剧外,利用直播平台营销、提升影响力也是大多私募投身直播“事业”的原因。

然而,热闹之下总有"猫腻",私募直播的内容参差不齐,除了公益、投教、股评等类型外,同样也有着违规荐股等线下就早已存在的乱相……

接地气:老牌百亿私募创始人开直播!

直播,近期在各行业俨然成为了热门词汇。受疫情的影响,学校老师改为直播教学,地产、汽车销售也改为直播卖房、卖车。而在金融圈,“高大上”的基金经理们也不时在各大直播平台露脸,分享投资理念,通过直播路演甚至卖出爆款基金。

同时,在近期的私募圈也掀起了一股直播风。日前,老牌百亿私募——星石投资的首席执行官杨玲就现身某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场直播中,半个小时时间,已经有15万人观看,而粉丝互动的“钻石”也达到了2.4万。

图片来源: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直播视频截图

“天,都传到这里了!杨玲做直播都有一段时间了,一般都讲讲热点观察,今天怎么传播这么广?”有投资人在微信群中惊叹道。

“杨玲居然这么接地气!不错。”

“哇塞,做网红挺好,杨玲都是这风格了?”

“这美颜效果不错!杨玲还有点像小S”

一时间,杨玲线上直播的相关截图也在各大投资者群中广为传播,成为了业内宅家抗疫期间的一大谈资。

除了星石投资的杨玲外,私募界的另一位“网红”——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也没有闲着。3月4日晚间,受某券商的邀请,但斌在该券商内部开启了一场关于“疫情潮流以及市场趋势研判”的小范围直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场近1小时的直播中,有1万余人同时在线,且不时有粉丝给出金额不等的打赏。从直播的形式上看,但斌这场直播主要是单方面分享近期关于市场的思考。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或者某些券商分析师在某些平台进行直播,其实称之为“直播”并不太适合,应该是换一个形式的路演罢了。

图片来源:倚天投资总经理叶飞直播视频截图

“相比电话会议,直播能够融合图像、文字、声音等丰富的元素,声形并茂,投资者也能够直观、全面地接收到专业投资人的分享,并且有很强的互动性,让投资者有更强的参与感,互动体验更为良好”,上述业内人士补充道:“由于公募机构受到的监管更严,其直播更多是代表公司的行为,因此很多情况下都是单方面传递,缺乏与粉丝的互动。”

该人士认为,相对而言,私募机构并没有太多约束,与粉丝的互动更为紧密,所以私募做直播,相对于其他机构,更有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各行各业的直播越来越火的情况下,私募的直播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现象。

直播是提升私募品牌知名度的法宝

有观点认为,得益于注意力经济时代和移动技术的成熟发展,直播行业的出现给碎片化的互联网应用赋予了即时性、参与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实际体验,满足了用户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6~2019年,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和渗透率稳步提升,在2019年6月份分别达到了4.33亿人和50.7%。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直播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至2018年增速达到32.76%,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376.5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即使在直播市场中关注财经内容的用户只占10%,数量也有4000多万人。更何况随着5G技术的普及,直播市场仍在高速扩张,因此对私募机构而言,这个市场的空间比较具有诱惑力。

“相比于传统娱乐性直播,基金直播也有着独特的功能需求”,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私募直播一方面能够与投资者加强互动,拉近公司与投资者距离,提升公司知名度;另一方面,专业性的解说、分享投资者经验,也能够加强投资者对行业的理解,起到投教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东某私募投资部负责人在业内被称为“私募网红一姐”,早在2016年就已享受到高流量红利。当时,她作为某私募投资总监现身某直播平台,瞬间变身“网红女主播”,引来诸多粉丝围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互动高潮,甚至还有多位金融大咖放弃自己的直播,主动“排队站岗”给这位私募女总监送礼品。据该平台公布数据,直播当天该私募女总监赢取的奖励超过10万元。

图片来源:淳石资本执行董事兼证券投资部负责人杨如意直播视频截图

“时代在进步,我们必须承认网络、媒体、个人IP带来的实际影响,这一影响甚至大到可能改变某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华东某私募投资部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这个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作为私募基金公司的市场渠道部门,必须要研究和学习如何合理运用线上线下多维度的宣传销售模式。这是作为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职责,必须要会,不得忽视。虽然私募投研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浮躁、反喧闹的,但是合理利用好网络宣传的工具也是可行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近期私募热衷直播也是有原因的,网络直播工具甚至成为了当前不少中小私募对外发声的渠道。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百亿级私募的市场总规模占比越来越高,而10亿元以下私募的规模占比从2019年初的32.07%下降到年底的22.06%,降幅显著。实际上,自2018年2月开始,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就开始不断缩水,小私募开始不断被市场淘汰出局。在格上研究中心看来,2019年私募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加大,中小私募在优胜劣汰机制下被逐渐挤出市场。证券私募的管理规模增量仍然是大私募带动,小私募在当前环境下募资有困难、过高的运营成本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直播内容三大类:宏观、投教、股评

从这些私募直播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宏观大势、投教和股评。

在杨玲的直播间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直播更多偏向宏观内容,比如近期直播的《巴菲特2020年一封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疫情如何影响物价?普通人该担心通胀吗?》等等。

那么这些宏观经济领域的话题,粉丝参与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

“平均每场直播在8~20万的观看量,目前直播间的粉丝有3.7万”,上述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他同时表示,从后台数据来看,90%的粉丝年龄阶段在30~50岁,90%以上为男性;从直播交流的情况来看,部分粉丝的提问比较专业,常有人问到“外资入场对本土金融行业的影响”等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该私募投资总监也指出:“我们的直播主要定位于资本市场的观察视角和投资逻辑,我们一般不会给出结论,更多的是和粉丝探讨,提供思考分析角度。而在粉丝的提问中,也有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例如当日很具体的投资问题,该买什么产品、该投资什么这种。而这类问题我们不会回答,几乎每期节目都会重复行业的合规要求,也顺便普及投资者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这种方式也是不错的投教形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相比于上述投教类直播内容,记者注意到有些直播中涉及到对市场或者某些资讯的解读,而这类栏目的直播方以深圳某80某知名私募为代表。

“我直播的内容是分析美股大盘,然后是港股大盘,接着是A股大盘的日K线、周K线以及月K线趋势,并且对新出现的财经新闻和上市公司公告进行点评,同时还传授自己的炒股方法,只关注怎样做股票投资”,某80后的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直播时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是通过讨论大盘趋势和板块,加入提问和回答环节,同时还会在户外穿插风景旅游和游戏互动等直播。

该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目前他的粉丝已经过百万,粉丝主要是散户,但也有一些机构同行。除了如新浪微博等传统平台外,他目前也准备进军抖音直播,因为抖音确实吸引大众,平台也很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享知识带给人快乐,正所谓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大家对一个共同的热点进行发掘和分析,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碰撞才有火花,最终都会受益匪浅”,上述80后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粉丝看我的直播,就是看我的实战方法、分析大盘趋势的技术能力,以及对热点的判断和经验的分享。我在直播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例如很多投资者不想了解作出投资决定的过程,只想知道应该投资什么。对于这些粉丝的不同需求,我不能满足每一个人,只能坚持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特色,满足认可和喜欢我的粉丝。”

合规监管是绕不开的话题

无论是做宏观大势分析,亦或是对财经、公司新闻进行点评,在私募的直播中,监管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记者在与多位私募人士的交流中,他们提到最多的也是直播中的合规问题,因为在与粉丝的互动交流中,大家提得最多的问题还是具体个股的涨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注意到,在严监管之下,近年来机构通过传统媒体“非法荐股”的案例大幅减少,而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的现象正在增多。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播间中,依然有一群“股神”进行“涨停板表演”,动辄超高的流量、观众的礼物和打赏,让这些“股神”获益颇丰。同时,网络直播平台上的“无证荐股”,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无法确定的风险。

上述80后私募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几乎在他的每场直播中都有粉丝询问相关个股,然而推荐股票需要投资咨询的资质,而他没有这一资质,所以只能谈板块的投资机会以及讨论怎样做股票投资,从来不会推荐股票。

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我的直播主要就是分析疫情下二级市场的布局思路和支撑这个思路的逻辑,不涉及个股也不涉及具体产品,更多的是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同时也会邀请到各个策略的基金经理,一起互动聊聊对市场的看法。”他表示:“其实私募在宣传上有很多合规性的要求,因此直播时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线上公众。当然这个问题,私募也不是第一天遇到了,具体的操作已经相对很成熟和规范了,不会涉及到个股、产品、净值,不会采取不合规的营销方式。我们的操作一直很规范,即使转移到线上,也会非常合规。”

“合规是私募直播运作的前提,我每期直播时都会反复强调:不谈个股、不谈操盘技术、不谈公司产品”,华东某私募人士表示:“公司的监察稽核部都会派人盯着我的每一场直播内容。当然很多投资者还是比较关心个股的,早期在我的直播间中会有一些观众问个股走势,但是现在比较少了,说明内容也能够反过来筛选受众。”

“私募圈的直播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像星石投资杨玲、东方港湾但斌都是阳光私募的代表,其私募基金是经过了监管机构备案的,能够规范化、透明化运作。但是有些搞直播的可能是灰色的私募基金,甚至就是打着私募的幌子,在直播中进行不合规、不合法的操作”,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灰色私募直播更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某直播平台“非法荐股”运行及盈利模式曝光

记者注意到,2020年2月27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成都鑫俊诚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员工通过直播平台非法荐股而被一锅端,同时也曝光了通过直播平台非法荐股的盈利模式。

该刑事判决书显示,经审理查明,2018年初,徐峰伙同姜银昌等人成立成都天诩峰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年7月吴启兵入伙加入该公司共同经营,该公司无期货经营资质,吴启兵伙同吴松林成立成都鑫俊诚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鑫俊诚公司采取与天诩公司相似的经营模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鑫俊诚公司经营期间,由公司管理人员购买股民的手机号码后使用智能呼叫系统进行联系,对客户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出有炒股意向的客户,然后由业务员使用微信号码添加客户,谎称系华安或西南证券业务员,将客户拉进“众盈财经”、“牛头公社”等直播平台。然后用微信号冒充炒股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讲课,由后勤部美工制作虚假“老师”信息及虚假投资图片提供给公司业务员,由业务组人员冒充客户吹捧老师能力,将客户引至财富星石、亿泰金控和博易云平台等虚假平台上投资。最终由客服部人员诱使客户进行期货交易,赚取手续费等费用。

从该公司披露的运行模式来看,有四大“操作套路”:

一、广撒网:

公司先是加客户、拉客户进微信群。公司会从网上以一分钱一条的价格购买大量据说是曾经玩过股票的人的手机号码,之后把这些手机号码下发给每组的组长。组长的电脑中有一套软件,叫做VI智能呼叫,系统会自动呼叫以上手机号码,语音的内容多为推荐股票,大概内容是:“你好,我是XX证券公司的,这边有一个免费的股票交流学习群和直播室,可以免费学习。这边我稍后加你微信,你同意一下。”之后加客户微信将客户拉入股票学习交流群。

二、“炒群”推广社区:

该公司的微信群中有很多顾客,也有很多自己的工作人员。该公司建立的一个微信群大概有90个人,其中约有40个是客户,剩下的50个人是公司自己的业务员假扮的客户。为了让群看起来很火,需要“炒群”,就是使用不同的微信号码在群内发送股评,并且在群内推送社区网址,表明会有老师在社区内定期讲课,讲授股票知识。有顾客需要进入社区的,就会发送链接,即使顾客没有回复,也会帮助他注册账号,并把账号和密码发送给他。

三、社区“老师”引导:

顾客进入社区后,“老师”会定期推送股票信息,带领顾客购买股票。在讲授股票的时候,“老师”也会带入期货的内容,表明自己在以后会成立自己的“自媒体电台”,专门讲解和带领大家炒期货赚钱。在授课一段时间后,“老师”会说自己会消失一段时间,前去购买期货提高收益,成立自己的自媒体电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线上授课改为线下讲解,这时候会有很多顾客求着“老师”带着他们一起玩期货。

四、赚取客户炒期货手续费:

把客户拉进来之后,该公司工作人员会按照步骤诱使客户加入公司“众盈财经”“牛头公社”的直播平台,使用虚假宣传等方式获得客户信任后,诱骗客户下载注册“亿泰金控”账户,并由客服部接手操作。该公司主要赚取客户在平台上炒期货的手续费,所得的交易手续费等盈利,由公司和投资平台按照75%和25%的比例分成,小组长和组员按照公司收入手续费的4%到10%不等提成。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众盈财经、亿泰金控和博易云资管这三个平台都是相互关联的:"众盈财经"的主要作用是在社区内讲课,培养老师的人气和威望,引导客户进入“亿泰金控”平台进行注册和入金,然后在“博易云资管平台”内买进卖出。同时,博易云平台的数据并不与国家允许的几大交易中心对接,客户购买的期货也没有流入市场。

最终,经查明,鑫俊诚公司涉案非法经营数额为84万余元,造成投资人损失55万余元。多名被告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判处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之外,还被处以罚金。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目前的直播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荐股行为,当然套路更加隐秘。非法主播的直播内容主要是分析大盘走势,进行K线教学,分析热门股票,并且给出实际操作建议。当然,主播的身份包装也是不可缺少的,常常会自称是某私募操盘手携手民间股神某某共同建立公益讲座,声称其战法非常厉害,在外面市场买不到,只能在直播间才可以有。在讲座中更有“老学员”无私助力 ,使主播的这些身份听上去很有说服力,前期的一切宣传其最终目的还是让股民进直播间掏钱,一切都是套路。

面对各种大小私募在线直播的盛况,记者只想提醒一句:“直播看热闹 投资靠自己”。

记者手记 | 投资直播热潮背后的三大“猫腻”

通过半个多月的深入调查,记者关注了不下40个投资网络直播间,采访了不少的私募人士以及游资人士,对当前直播间非法荐股的盈利模式以及荐股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记者注意到,这其中的“猫腻”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在直播中让粉丝抬轿,这种类型还比较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主播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的持仓个股,尤其是那些赚钱较多的账户,同时也是主播推荐的所谓“涨停板个股”。这种情况下,其实直播间的主播自己或者关联人已经建好了仓位,利用直播间的传播效果来吸引粉丝“入场抬轿”。这相当于资金抱团炒股,前期跟买的投资者也有可能会赚到一些钱,当然也面临一些风险,到最后就看谁跑得快了。

第二种就是直播间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称某只个股涨幅可能翻倍,想关注的粉丝可以添加微信群。这种模式就是前期潜伏进去的资金要准备出货了,此时希望通过直播间的影响力吸引粉丝来接盘。这些粉丝都被拉入了主播建的投资群,一旦资金出货完成,投资群就可能直接被解散。

第三种模式就是荐股收费,当然这种直播间的实力还是属于比较弱的一种。这种模式下,一般都是推荐主播自己已经买下的个股,或者是推荐一些在投资圈中打听到的所谓“内幕消息”个股。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曾有某大V收费推荐所谓的“牛股”股票池,188元一份,总共卖了8000多份,结果粉丝打开推荐的股票池后却发现竟有500多只个股。该大V也因此被另外一位大V在微博上痛骂,引来了不少粉丝的关注。

总之,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了不少网络直播非法荐股的陷阱。希望投资者还是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市场生存残酷,还是需要打造自己的交易体系,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记者:杨建

编辑:何剑岭

视觉:帅灵茜

排版:何剑岭 王小璟

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