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达人直播(期货达人发家史)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K线”人生:曾靠2万炒到2000万,要做股市的赢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每日经济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期货达人直播(期货达人发家史)1

每经记者:王海慜 杨建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13日离世,享年71岁。

杨怀定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通过买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又以职业股民身份进入股市,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他又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第三个100万……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还被国外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怀定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和他的资本传奇

凡是有些资历的股民一定会听说过“杨百万”这个名字。虽然这些年,他的曝光度已经赶不上那些年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明星基金经理、明星投资大佬,但在那个机构投资者还不占主流的“草莽时代”,杨百万,凭借着其对政策、市场的敏锐嗅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人物。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上海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1988年,杨怀定从工厂主动辞职下岗,而在辞职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仓库管理员,虽然薪水不高,但还算有一个铁饭碗。在辞职之后,他随即开始以散户身份涉足异地国债交易,很快便从中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个100万。在那个“万元户”都比较稀缺年代,100万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杨怀定化身为“杨百万”在当时成为成功人士的一种代表。

杨百万所赚的这第一桶金和我国资本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蹒跚起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杨百万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但他所赚的第一桶金却和股市没有直接联系。在上世纪80年代国债还有一个名字叫“国库券”。公开信息显示,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在国库券诞生初期,投资者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低,而这样的认知上的盲点,虽然使普通大众难以辨别其中蕴含的价值,却给杨百万这样拥有敏锐嗅觉的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库券的交易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市场上不乏国库券的地下交易,导致当时的市场较为混乱。到1988年,财政部发布方案,允许国库券的持有人自由出售国库券,这也赋予了国库券交易的合法性。

不过由于当时互联网还远远没有普及,导致各地银行之间没有联网,因此各地国库券的价格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有一次,杨百万从报纸上了解到国家开放国库券交易的消息,他很快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机会。在1988年4月的某一天,他以108元的价格一下子买入2万元国库券,等到当天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百万在此时选择抛售。仅仅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数个月的工资——800元。

据报道,在进一步确定国库券存在异地交易差价的机会后(在异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库券,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他一下子就东拼西凑了10万元直奔安徽合肥,在合肥某银行买进了价值10万元的国库券,随后便返回上海进行卖出,前后几天内就挣了2000多块钱,而当时上海一些工厂一名技术工人的月薪仅有200~300元,也就是说杨百万凭借异地买卖国库券在短短几天内就能赚到一名技术工人将近10个月的工资。

在尝到甜头之后,在随后几个月里,他又跑遍了国内其他几个城市,赚到了从工厂辞职之前难以想象的“快钱”,杨百万也成为国内第一名从事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有一段小插曲,根据杨百万以前接受采访时的回忆,当年他携几十万的“巨款”赴洛阳购买国库券时,还一度在当地被有关部门误认为他是要去收购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一度曾叱咤中国资本市场的管金生旗下的万国证券也瞄准了国库券的机会。早期万国证券只有十几名员工,管金生率领这些员工跑遍全国的各个大中小城市,到处收购国库券,从而谋取差价。有报道称,一次管金生在福州一出手就买进了价值200万元的国库券。而万国证券也凭借买卖国库券这一业务成为当时国内券商业界的翘楚。不过在几年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爆发,让管金生和他的万国证券就此跌落了神坛。

也许是同样看准了国库券机会带来的机缘,让杨百万曾与管金生“结缘”, 他们曾合作通过大肆收购1988年国库券在市场上大赚一笔。

在通过买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杨百万又以职业股民身份进入股市,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他又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第三个100万……

据报道,杨百万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他用购买国债所赚取的资金以每股90元的价格买入真空电子2000股。半年后,真空电子股价大涨,杨百万在800元以上价位抛出,净赚150多万元。从此,“杨百万”的外号,就不胫而走。

而在股市行情低迷时,杨百万的“绝招”就是选择空仓,远离熊市,“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远离股市,直到2005年1月份,虽然四年的时间我每天还要去股市上班。”他曾这样表示。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个人股民,他的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百万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据了解,杨百万本人一直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心存感恩之心。他于2009年出版的个人著作《杨百万20年炒股心经》中,他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感恩股市的心声,他希望广大散户要在股市磨练自己,摆正心态,与自己一同享受投资的快乐。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投资这项改变他命运的事业的热爱,称“散户同样可以成为投资英雄”“投资就像养宠物,有趣又有益”,又坦言“市场门槛虽不高,却不适合所有人”,书中运用很大的篇幅教广大散户识别、防范风险的技巧。

有段时间几乎所有周末,杨百万都被各地请去为投资人讲课,自称为“散户工会小组长”,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分享给广大散户,并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2013年时,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如今杨百万,这位“中国第一股民”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当我们重新回味他的那些经典语录时,可以又分明地感受到他用质朴的语言所传达的那些真挚而又深刻的投资哲学。

杨百万投资经典语录:

“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吃鱼不吃鱼头和鱼尾,只吃中段。”

“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我最多不会持有超过3只股票。每个时期都是这样,选择3只股,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户持有十几只,结果一跌,跑都来不及。”

老人逐渐淡出,后浪各领风骚,市场步入由机构占主导的时代

“杨怀定突然去世,外界对此还是颇为惊讶的。他是从投资国库券而一战成名的,主要是利用不同地方的价差。”安徽美通资产董事长陈红兵说道。

陈红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杨怀定当时发现合肥的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显著低于上海的国库券价格(112元)。于是连夜去合肥,把合肥的国库券搬到上海卖。光是合肥,杨怀定就去了接近80次,由于异地取款十分困难,他还是用箱子装着几十斤的现金或国库券往返两地,为此还请了私人保镖,成为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的个人。从1988年4月到1989年,杨怀定赚了100多万元,“杨百万”从此声名在外。

后来国库券价格上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杨怀定转而寻找其他投资机会,这一次嗅到了股票的投资机遇。他参与的第一只股票就是电真空,现在应该是云赛智联了。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到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杨百万时代已经过去。目前的A股市场还活跃着一批短线投资者,A股的股民是7年一个轮回,曾经的投资策略慢慢的被淘汰,也就是短线投资者慢慢被市场消灭。随着这两年机构收益普遍跑赢多数散户、大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倾向于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尤其新一代的85后、90后。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杨怀定那样辞职专业炒股,每天研究宏观、技术、经济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西安久上基金蔡立新告诉记者,“我也是90年代进入资本市场的,那时的杨怀定先生大名鼎鼎,作为一个工厂的一名工人,从倒腾国库券开始,到第一个100万,到后来全国知名的散户投资者,杨怀定先生创造出多个资本市场的第一。”

杨怀定先生作为草根英雄在证券市场留下了通俗实用的“名言”:“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而要做滑头”;“炒股就像养宠物”等等。实际上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渐渐深入人心,散户由于研究能力的局限性,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表现得更充分,杨怀定先生跟大多数先前成功的个人投资者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成功的光环归属于知名的公募私募等投资机构,这是投资者的进步,也是新时代下A股的进步。

东方融投李晓禄则表示,“杨百万”是中国第一代资深股民,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度不亚于当下的顶级基金经理。他的出现唤醒了新中国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他最近十几年从公众的视野消失了,也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个人投资者占主导的时代跨越到注册制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资本市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市场到国际重要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从注册制开始,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到注册制,上市公司的上市门槛降低了数量上升了,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要求大幅提高,要求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要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注册制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这样对投资者对公司估值能力大幅提高,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机构化进程加快,因为很多个人投资者最近几年发现自己炒股收益率已经跑不赢买基金了,这也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未来全面注册制到时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不管是从欧美国家的经验还是资本市场不断制度改革,需要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都充分说明了成熟资本市场机构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说道,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的国库券套利,还有他作为嘉宾经常被财经节目邀约上去发表对市场的看法,然后他上节目时,言语里不会对市场多空表达太犀利的观点,但穿着红色衣服或者绿色衣服上镜,身边的朋友都会猜他的衣服颜色是他“想说而不能明说”的暗喻,这点还是挺幽默的。想想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老人逐渐淡出,后浪各领风骚,浪浪不息。

虽然证券市场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但从博弈的角度看,价格还是那个价格,合力还是那样的合力,资金抱团的背后,机构身影更明显,散户在行情中承受的波动更剧烈,操作手法更多样,对散户要求更高。散户退场我觉得这个形容并不准确,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牛散被大家所认识,也有团队作战的,团体分工的运作形式。其实应该说散户的迭代越来越成熟,总体上来看也越来越专业。散户毕竟是市场上的多数,旧的去,新的来,生生不息,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整个生态的成熟常态吧。

杨百万的那个时代,那是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资本市场,和那个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的主角,不再是散户。目前在存量资金下,A股表现出的分化行情尤为明显,尤其是始于去年的一波结构性牛市行情使得机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下,散户投资者赚钱的只是少数,这背后反映出A股主导力量发生了改变。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公募、私募、养老金、社保、险资和外资等各大机构类资金对A股的大量配置,A股市场逐渐进入机构化时代。”乔戈里资本牛晓涛说道。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胡杨基金张凯华表示,杨百万去世,我很悲痛,中国证券市场前三十年走完了美国二百多年道路,杨百万是投机者的极少数幸存者,他离开了我们,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人和机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功。两个红线不能丢,第一,遵纪守法。第二,不要亏损。现在已经进入机构时代,散户退场是历史趋势,原因是,过去散户为主,散户聪明,勤奋点可能成功。但现在机构为主,机构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并且这批人经过市场淘汰证明投资能力后留了下来,散户想战胜他们,成功可能性极低。机构主导市场,必须告别投机,长期价值投资伟大企业,才能像巴菲特一样成功。杨百万后期没有与时俱进,有点遗憾。

记者:王海慜 杨建

编辑:吴永久

视觉:蔡沛君

排版:吴永久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

期货达人直播(期货达人发家史)2

导读:

这是一篇十分接地气的文章,将一位初入市场的交易者的成长阶段刻画得淋漓极致,可以在其中找找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呢~

交易员这个职业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种,据说,只有1%的人能走完专业职业期货股票操盘手的5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呢~欢迎在留言板留下你的观点哦~


Part 1


第一阶段:不知其不可也

这是你开始交易的第一个阶段。由于耳闻了众多百万富翁的发家史,你知道“交易”是一个能赚大钱的买卖。不幸的是,这就像是你准备学开车,“多容易呀!”,但你一旦开始就知道有多难了。价格不是上就是下,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内幕吗?“我来破解它吧!”

不幸的是,就像你第一次坐在方向盘前,你很快就发现你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你开始不停地交易、不停地承担着众多的风险。有时你一进场,市场就反向运行,于是你又反手做单。“靠!怎么又反向了”,你再反手...再反手...再反手...

可能你一开始还做得很好,不过这更糟--因为,这告诉你的大脑:“交易太简单了”,然后你开始“随心所欲”了。

出现亏损时,你就尝试加倍去做,就像输了一块下次就赌两块。有时,你侥幸地赢了回来,但更多的时间却是损手烂脚。这时,你已经完全忘记你对“交易”还是一个新手。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一到两个星期,时光易逝,很快你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

Part 2


第二阶段:知其不可也

在这个阶段,你认识到要更好地交易赚钱还有些工作要做,“嗯,我还要再做点功课”。你意识到你还是一个不合格的交易员,“我还缺少真正可以盈利的技术。”

于是你开始在图表里设置各种“交易系统”,读了一堆电子书,到处浏览网页--从美国到乌克兰的网站都给你看过了。这时,你开始探索一套自己的“必杀技”(holygrail)。

你变成了一个“系统交易狂”--天天、周周地从这个方法到那个方法地试,不过,你却从未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检验这个系统是否真正可行。每次你得到一个新的指标你就会欣喜若狂,“这个指标完全不同呀!”

你将Trader里的所有自动交易系统都测试过了,你开始玩“均线”、什么“斐波纳奇线”、什么“支撑阻力线”、MACD、KDJ...弄了几百种指标,梦想着你的“魔法系统”今天就可以诞生。


你成了一个“抄底摸顶”的“大师”,用你的指标去找市场反转的精确点位。尽管你发现你还在输钱,但你还是坚持不懈地“找找找”,因为你坚信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你开始跑去聊天室、论坛,你看到有些交易员可以赚到钱,你很想知道“那为什么不是我?”。你会问很多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你事后想起来觉得还有点笨。

你很快成为了一个怀疑论者,“那些喊单的家伙都是骗子”,他们不可能赚那么多,因为你也已经“学了”,但是你却做不到,“嗯,他们是骗子,是托儿”。不过,他们天天在那里而且帐户在增长,而你却还在经历失败。

就像对一个无知的十几岁的少年,那些能赚钱的交易员会免费地给你建议,但你却固执地认为你知道的是最好的。你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意见,而且开始过度交易,尽管其他人都说你很疯狂。

你开始考虑跟别人的“喊单”,不过,结果很糟。因此,你准备从某些网站、大师那里买一些“交易信号”,不过,这对你还是不管用。

你可能还会在论坛上找一个“大佬”来跟着他操作,这个大佬“保证”会将你改造成一个真正的操盘手(当然,通常这种“保证”是收费的)。不论这个“大佬”是真的好还是假的好,你还是没法赢钱,因为时机不对,你仍然认为你知道的是最好的。

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数年,事实上,在现实中的交谈中发现,这个阶段会至少持续1年,一般情况下接近3年的时间。经过无数的打击,通常你在这个阶段是最容易放弃“交易”的。

大约60%的新手在前3个月就退出比赛了--他们放弃了,不过不失为好事--试想一下,如果“交易”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都成百万富翁了。

另外剩下的20%在坚持了一年后在理所当然的暴仓下也缴械投降了。

可能会令你惊奇的是最后剩下的20%的人会坚持3年之久,他们会想“我已经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了”。不过,就算经历了3年,也只有5-10%的人能真正地坚持下来,而且他们开始持续地赚钱了。

顺便提一句,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不是在我的脑海里凭空想象出来的。所以,就算你真的玩了这个游戏3年,你也不要真的以为你可以如履平地。

有很多人跟我争论过这些“时间之窗”--有趣的是他们中没一个人交易超过3年--不信你可以在论坛上随便找一个交易了5年以上的人问问他多久才开始100%地精通。我猜肯定有人超越这个“时间之窗”,不过,我真的还没见过。

终于,你准备从这个阶段出发了。这时,可能你已经花了比你想像中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暴了2到3个仓,曾经有3-4次想放弃了.不过,这时“交易”已经深深地溶入了你的血液之中。

某一天,在某个瞬间,你突然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


Part 3


第三阶段:顿悟

在第二个阶段的后期,你开始认识到不是“交易系统”导致不同的结果。你意识到其实可能一条简单的移动平均线就可以赚钱了,只要你的心态和资金管理正确的话。你开始读一些交易心理学方面的书,将书里描绘的角色跟自己进行对号入座。然后,“顿悟”就出现了。

“顿悟”好象将你头脑里的两条筋给联了起来。你突然认识到,不单是你,而是所有的人都无法精确地预测到下一个10秒市场会怎么走,更别说下一个20分钟了。

因为这个新发现,你停止去关注其他人在想什么了--“主力”在这个数据公布后将怎么搞,那个事件会导致什么变化...你成为了一个按照自己交易方法交易的“独立人”。

你开始按照你自己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方法来工作,现在你变得快乐交易了,而且风险也在你的掌控之中。



你开始用你的这把“快刀”来操作,抓住每一个可能盈利的好机会。当你的头寸变坏时,你也不生气了,甚至你会觉得“这不是我的错,我不可能预测市场”。当你觉得你的头寸不好时,你只是简单地平仓了事。“下一次、再下一次或者再下下一次将会有越来越高的成功可能”,因为你知道你的交易系统是可行的。

你停止用一单交易一单交易的角度来看交易的结果,你开始以每周的角度来看交易报表,“嗯,一单不好的交易并不是差劲的交易系统造成的。”

你终于认识到“交易游戏”是在做一件事:持续不竭地使用你的“快刀”、遵守你自己的交易纪律,而不管你的喜好是什么。

你学习到了正确的资金管理和杠杆的使用,而这时它们已经与你融为一体。你回想走一看前就有人这么建议你时,你脸上浮出一丝微笑,“那时我还年轻,现在我理解了。”

“顿悟”出现在你真正接受你无法预测市场的那一瞬间。


Part 4


第四阶段:知其可为也

你的交易系统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接受亏损就像你接受盈利一样。你现在会让你的盈利单放飞了。

接受“亏损”和知道你的交易系统将会带来比损失更多的盈利,当出现亏损单时,你随手就平仓了,“这只不过是给我的帐户带来些微的阵痛而已”。

大多数时间,你处于盈亏平衡的拉锯状态,今天赢明天输,有时这个星期赢100个点,然后下个星期输100个点,通常你都是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而不会亏大钱。

这时你知道你总的来说应该算是“好的交易员”了,而且你开始获得论坛的其他人的尊敬。你仍然在继续研究和思考你的交易,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盈利已经持续地多于亏损。

这天,你开始就赢了20点,过后却输了35点,但你对这种回吐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了,因为你知道他们又会回来的。你开始每周持续地盈利了,这周赚25点,下周50点...

这个阶段将会持续6个月。

Part 5


第五阶段:止于至善

你“搞定”了--就像开车,每天你坐进你的座位和交易--你达到了一种“行云流水”的水平,就像你坐在自动导航的车上一样。你开始做真正的“大买卖”了,1天盈利200点,不过不会比盈利1点更加兴奋。

当你在论坛上看到有新手在大叫“钱来呀!钱来呀”,就像他们骑着好马赢得大满贯比赛一样,这时你好像看见了自己,不过这已经是几年前的自己了。

这时,你已经进入了交易的“乌托邦”境界,你能控制你的情绪,而且你是一个真正的“操盘手”--一个日进斗金的操盘手。

你成了论坛呀、聊天室呀的明星,每个人都想听一听你要说什么。你从他们的问题中看到了2年前的自己。你发表你的建议,不过,你知道讲了也没什么用,“他们还是小孩”--但他们中有人会成为你的,有些人会快些,有些人慢些--当然,我们知道大多数的他们无法进入第二个阶段,但肯定会有的。

“交易”现在变得不那么令人兴奋了,事实上,你还觉得有点儿闷。就像世间的其他事情一样,你就算做得很好你也得继续做下去,“开始有点闷了,不过,这是给自己打工。真的,就是这样。”

最后,你从聊天室里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讨论市场,但这时已经变成了纯粹的技术探讨,大家都不会互相影响了。

你潜心磨炼出来你的交易系统,它给你带来了最大的利润而风险并无增加。你的交易方法没有改变--只是变得更好,现在,你拥有了美眉经常说的一种能力:“直觉”!

你现在能大声地说,“我是一个操盘手了!!”,不过,谦虚的你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任何人,“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Part 6

后记

我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希望你用交易员的心来读,更加希望你能从这篇文章里得到些东西。

请记住,只有1%的人能真正走到第五个阶段,但是原因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坚持”、而是当有新事物出现时有改变自己的以往的经验的能力。

失败者是某些想“一夜暴富”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没什么不对,但是他们进入市场只是区区的6个月就戴上了一双有色眼镜,所以他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他们的口头禅是“这就是我看到的事情,那就是我发现的规律”,他们拒绝吸收新鲜的事物,拒绝改变自己的无知。

我告诉你,当初我进入市场也是想“一夜暴富”,不过,现在我想“慢点富吧”。

如果你要放弃这项工作,我还有一项建议给你:

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你知道毕业后有份年薪百万的工作时,你上大学读了多少年?

PS:各位好友!由于订阅号推送顺序有变化,您可能没法准时收到我们的推送。

如果您喜欢我们,请多多点击「在看」

,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本平台致力于金融原创与好文分享,仅为了投资学习,部分文章分享前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若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精彩内容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您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

期货达人直播(期货达人发家史)3

近日,《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刊文,介绍了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及其发家史。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赵长鹏的财富被估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截至今年1月底)。

以下为文章全文:

7个月前,币安还不存在。自那时以来,这个平台每秒140万次的交易能力吸引了600万用户,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表示:“今天,没有任何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能处理我们的交易量,也没有任何交易所像我们一样安全。”市场似乎也很买账:自7月份的ICO以来,币安币的价格从10美分大涨至13美元,而市值则达到13亿美元。

41岁的赵长鹏穿着黑色卫衣,样子介乎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之间。他目前持有最大一部分的币安币。

赵长鹏的唯一爱好是手机(他拥有3部手机)。他于2014年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全仓投入比特币。他也没有任何汽车、游艇或名表。在那些因加密货币发财的人之中,赵长鹏属于建设者阵营。

赵长鹏出生于江苏,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全家移民至加拿大温哥华。

从十几岁时候开始,赵长鹏就开始承担家庭开支,他在麦当劳当过店员,也曾在加油站熬夜工作。

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之后,赵长鹏曾前往东京和纽约。他最初为东京股票交易所开发了用于匹配交易订单的系统,随后又在彭博Tradebook开发期货交易软件。

27岁时,这名编程奇才就已经在不到2年内获得了3次晋升,负责管理位于新泽西、伦敦和东京的庞大团队。然而,这时他却变得不耐烦。

2005年,他选择了辞职,搬到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Fusion Systems。该公司为券商开发速度最快的高频交易系统。

随后2013年,赵长鹏从一名扑克牌友,也是风险投资人那里了解到了比特币。他开始涉足多个不同的加密货币项目。

例如,他加入过加密货币钱包Blockchain.info的团队,成为团队的第三号成员。

在负责产品开发的8个月时间里,他与知名比特币布道者罗杰·维尔(Roger Ver)和本·里弗斯(Ben Reeves)走得很近。

此外,他还曾在法定货币和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平台OKCoin担任首席技术官不到一年时间。

一直以来,赵长鹏都在考虑,自行提供纯粹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而不涉及法定货币。维尔对他说,如果不与金融机构发生联系,那么风险和监管复杂性都会更低。

然而直到去年,当ICO变得非常火爆,交易量大幅上升之后,他才决定着手去做。去年7月,他赶上了比特币的大潮,在ICO中为币安融资1500万美元。

赵成鹏近期搬家至日本,随后又前往台湾,这意味着一些变化。来自中国的交易已不再是币安平台交易量的主要部分。

今天,币安的38%用户位于美国,第二大市场是日本。由于缺少在日本的纳税记录,因此该公司被限制在日本租下大型办公室。因此,该公司的日本办公室很小,工作站都挤在一起。

赵长鹏表示:“我们的桌子就在厕所外面。”在这个问题出现后,他向Twitter上的3.3万粉丝表示,币安将在台湾招聘开发者和客服人员。赵长鹏表示,在未来3到6个月内,他计划将当前团队的规模扩大一倍,达到300人。

币安目前支持大约120种加密货币、100多种钱包和240个交易组合。赵长鹏表示:“我们已经收到了超过5000种货币上市交易的申请。”他指出,他的团队只欢迎信用良好、用户基数大、流动性强的项目。项目被币安选中的概率是3%,比哈佛大学的录取率还要低。

有些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给互联网带来颠覆,改变互联网被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等大公司主导的局面,推动数字创新和社区繁荣。通过接受加密货币的上市交易,币安正在拥抱这样的社区。

不过毫无疑问,建设者赵长鹏也是加密货币淘金热的赢家。币安平台上的交易速度最快,可靠性最好。此外,该平台的交易费打五折,因此给加密货币持有者带来了真正的价值。作为币安币的最大持有者,赵长鹏计划利用每季度20%的盈利,将币安的加密货币资本缩减50%。这将使给他带来更多的财富。(文章编译据腾讯)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