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哥期货直播(期货直播软件)

金融界 期货直播 2022-11-30 0

绝大多投资者是拿着生命和积蓄在赌博?其实你不懂投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融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狼哥期货直播(期货直播软件)1

我们如何才能够从金融市场中赚到钱?无论是新股民还是在交易市场中徘徊已久的人,都会时不时向自己或者别人提起这个问题。

人们认为赚钱的生意都差不多,股票市场也不例外。特别是股票市场还有一个好处,不用像其他生意一样去跟各种各样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去跑市场,去应酬。而做股票就是坐在家里就可以赚钱,这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多么好的一个渠道,于是人们在各种方式的诱惑下,拎着资金杀进了股市,梦想着可以走向财务自由。他们开始把市场看得非常简单,心中只想着一个问题:快钱,轻松钱!

每当被别人问起进市场的目的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投资。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作投资者。事实上,这些大众交易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他们所要做的其实是投机。但是从操作行为上来说,他们当中绝大多少人是赌徒,既不是投资者也不是投机者,而是拿着生命和积蓄在赌博的人。

大众交易者的认知误区

首先,听信别人是最普遍的认知误区现象,包括小道消息、专家、媒体,等等,喜欢从其他人的看法中找确认。

其次,迷信基本面分析或者崇拜技术分析。他们脑中固有的技术分析就是使用一个或者叠加几个五颜六色的技术指标,似乎平均线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懂点基本面分析,感觉别人面前没有面子。分析市场一定要把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以及国际形势都套到股市操作分析上,有的还把这些基本面量化,然后从中得出个结论,作为操作依据。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病在于,忽视了人性在价格操作当中的作用。在赚钱或者做生意当中,人们都是精明的,特别是当一个人拥有了可以控制很多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之后, 会变得更加狡猾。他们会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摆布大众交易者的情绪,而大众交易者受到操控的这些情绪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都将对主力控盘有利。我们常把幕后运作者称为木偶牵线人,这些牵线人的优势在于,一是资金大,而且大得超乎我们想象,二是关系广,包括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与交易所内部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以及与政府的关系。这种信息的严重不平等导致大众交易者永远在亏钱的队伍里面。

第三,盲目依赖技术指标曲线,认为这些五颜六色的指标曲线可以提供可靠的买卖信号。技术指标本身就是在分析过去,但是这些视觉效应特别能够吸引大众交易者的注意力。指标曲线这些美丽的表象反映到视觉上,就成了判断依据,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依据本身就不靠谱。那么根据这些依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更不靠谱,因为这些组成指标的数据来自于历史行情,不是当前,更不是下一波。

第四,从潜意识里认为市场没那么难,很简单!不就是投资和回报的事情吗?因为认识上的误区,他们不愿意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钻研和磨练。例如,有位程先生分享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和一个资金雄厚的朋友讲解股市是门艺术,需要每天静下心来钻研几个小时,而且要坚持。那位朋友有意投资股市,但是听到要花时间,立刻说:“我不如花钱买个系统,我没有时间去钻研,花钱能办的事情, 何必自己费力?”这是多么要命的想法,但是有多少大众交易者不是这样想呢?他们热衷于到处寻找捷径,寻找可以不费力气的系统,最终因懒惰和知识贫乏受到了市场的惩罚。

第五,认为手里有几万块钱就能成为富翁。在资本市场,足够的本金是投机的最基本的条件。以小博大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没有资金就亏不起,一旦亏损就马上出局。没有资金又想翻倍赚钱的人,在操作上容易着急和过度交易,因为他们太想快速发财了。所以没钱是导致操作上冒进的一个根本原因。

市场当中还有一拨人,他们判断不依赖于视觉和听觉,而是基于智慧。他们不看基本面和消息,不参与群聊,不使用技术指标等表象工具。他们的判断基于市场自身行为,他们研究的是盘口和量价,然后通过判断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对下一波发展方向预测,以及制定应对失败的危机管理方法,这样他们的操作就是一个有着充分准备和智慧投入的一个过程。我们把这些人叫做聪明钱。

找到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大众交易者,市场上有个比喻:他们是羊!这样说的寓意就是这些人不懂游戏规则,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面对残酷的市场。他们没有把市场想象得很难,脑中想得更多的是翻倍。我自己也曾经是羊!而且当了很多年羊!

从羊到狼的蜕变最重要的是认识上的改变,以及从多年实战成败中吸取的教训,多年的专注思考。承认自己是羊,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一个原因只是自己还没有找到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者说还没有遇到或者找到一个值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的交易理论。

正确的打开方式,也许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很多都擦肩而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研究市场是个挺耗时间和精力的活儿,没点毅力和信念还真走不过来。市场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或者是需要多年磨练的艺术,就像舞蹈家、运动员等。从意识上承认这是一门艺术,从行动上要舍得花毕生的时间去钻研。但是,大众交易者因为对市场缺乏认知和懒惰的原因,往往与正确打开市场的方式擦肩而过。所以说交易上的成功,我们要从意识上重视它,把它当做一门科学或者艺术来对待。

杜绝拷贝别人的交易方式

我们要认清一点:一个人的交易方式对另一个人没有用。所以杜绝拷贝!照本宣科是一种懒惰的从业方式,一个人如果没有花时间和精力总结属于自己的交易和风控策略,只是套用别人现成的交易策略,最后的结果只有失败并且还不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比如,一部分人只适合于交易大级别的极端恐慌行情。他们根据经验和能力,能够预见极端恐慌行情,并且提前做好一切计划,包括进场计划、风控计划、进场成功后的持仓计划、进场失败后的危机管理计划。他们的特点是做好计划,凭着极大的耐心等待行情的发生,这一等可能是一年,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来临,他们果断出手(而更多的大众交易者却没有这个习惯,他们更喜欢急中生智,凭视觉决定操作)。如果让这些人去交易短线小波段的话,他们的操作方式就难以适应。

还有一拨人擅长中短线,每次持仓5~10个点。他们等待小范围极端行情,比如做多在恐慌抛售之后的右手边,而做空在抢购高潮出现之后的右手边。这样他们能够每年都有不错的收益。他们长年都在忙碌,大大小小的波段抓住很多,甚至能够避免长线那种瀑布式亏损。他们很肯定地承认,他们没法像长线投资者一样,能够耐心等上几年不交易。

通吃是大众交易者的通病,什么都想学,什么方式都想用,最后导致一事无成。凡是以交易为生的人,每天的生活都大同小异,离不开市场,离不开研究和思考。在这个时时刻刻充满变数的市场中,唯有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够走得稳、走得远,当然,更需要一种持久的专注力。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狼哥期货直播(期货直播软件)2

来源:经济日报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75个基点;欧洲央行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债券市场异动;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创9年零2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实施无限制买入国债期货的“连续限价操作”。面对高企的通胀和疲弱的经济,美欧日央行纷纷调整货币政策,其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欧洲央行加息箭在弦上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迎来了转折点。日前该央行宣布,计划在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预计在9月再次加息。此举意味着欧元区紧跟美国加息步伐,持续11年的低利率政策即将结束。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23日在欧洲央行官网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欧洲央行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

欧洲央行利率政策大转变,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预计要持续多年,欧洲经济遭受重创。由于严重依赖俄罗斯油气供应,能源价格飙升不仅造成欧洲供应链受阻,而且进一步加重了通胀威胁。欧元区经济面临滞胀的危险。

欧洲央行加息与否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去年底加息政策呼之欲出,但硬生生被决策者压了下来。回头看欧洲央行政策变化的过程,从侧面也可反映出当前欧洲经济所面临的严重困难。

去年12月以来,持续的物价上涨压力迫使欧洲央行改变政策。此前,央行高层一直强调通胀将是“暂时的”,并回避加息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长期低利率导致的通胀正在侵蚀欧洲人的购买力。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去年11月份欧盟通货膨胀率上升到4.9%。当时欧洲央行认为,尽管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欧元区通胀率将在今年明显下降,并在中期逐步回落到2%的目标水平。现在看来这个预判并不正确。

欧洲央行认为,欧洲的通胀表面看是受能源价格飙升的影响,根源则是供应方面的问题这意味着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于供应链受阻、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工厂关闭以及俄罗斯大幅减少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造成的能源短缺。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没有受到“工资价格螺旋上升”迫在眉睫的压力时,欧洲央行拒绝采取加息行动,因为提高利率只会扼杀经济繁荣。

从相关数据看,4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达到37.2%,整个欧盟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7%;5月份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下8.1%的新高,达到央行通胀目标的4倍。显然,欧洲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已经不能用“意外上升”来搪塞了。对此,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解释是,俄乌冲突继续给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带来压力,并影响正常贸易,导致原材料供应短缺,使得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有欧洲议员提出,既然近半年来经济环境已经变化,为什么欧洲央行的观点没有改变?

正因如此,能源价格失控导致通胀飙升,促使欧洲央行重新考虑政策取向,从支持经济复苏转为抑制通胀这个当下的“最大挑战”。他们将通胀预测大幅上调至2022年的6.8%和2023年的3.5%,而关键的中期通胀预测是将在2024年降至2.1%。欧洲央行有三个关键利率,再融资利率目前为零、边际贷款利率为0.25%、银行存款利率为-0.5%。其中,存款利率通常是商业银行将现金存放在欧洲央行过夜所获得的利息,2014年以来一直为负值。拉加德制定的路线图是在9月底前退出负利率。

欧洲央行此次下决心政策大转弯,对市场的影响不能小觑。自央行宣布加息计划以来,欧洲市场债券收益率一路飙升,基准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达到1.7%,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突破4%,利差急剧扩大。这也引起了金融管理层的警觉,欧洲央行利率管理委员会6月15日紧急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近期政府债券市场的异常动向。拉加德警告说,欧洲央行将“不会容忍超出基本因素并威胁货币政策传导的融资条件变化”。这意味着欧洲央行随时有可能出手干预。

债券利差问题为何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欧盟27个成员国为其各自的公共债务支付的价格各不相同。利差通常被视为投资者对不同政府债券或欧洲央行支持它们的承诺的相对信心的标志。利差越大,意大利或希腊等高负债国家越难以为其债务融资,就有可能再次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所以,欧洲央行经常面临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压力,拉加德也不得不向欧洲议会保证,欧洲央行将确保其货币政策在整个欧元区得到适当传导。

经济前景不佳凸显了拉加德面临的艰巨任务,既要通过加息抑制高通胀,同时又不危及欧元区已经步履蹒跚的经济。特别是美联储已经采取了更为激进措施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确实左右为难。该央行已经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至2.8%和2.1%,且认为俄乌冲突影响还会继续扩大。

欧元区经济出现疲软已成事实。根据经合组织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停滞在0.3%,二季度持续疲软。商业信心出现创纪录的下降,尤其是德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在4月份降到15个月来的低点。失业人数也在增加,4月欧元区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6.8%。在天然气供应减少或工资增长强劲的情况下,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可能比预期更迅速地收紧。面对紧张的能源状况和汹涌的通货膨胀,欧洲央行加息已经是箭在弦上。

美国激进加息非良策

美国正陷入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意味着美国普通民众正经历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如今,美国应对通货膨胀左右为难,难有双全良策,而治理通胀带来的风险正在加大。

供需两端推高通胀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通胀率主要受总需求调节下的失业率缺口、供给冲击和预期通胀率三个因素影响。

在需求侧,美国激进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将美国失业率从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14.7%的高位压低至近3个月的3.6%,明显低于美国5%左右的长期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意味着产出水平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短期经济存在过热迹象,产生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胀”。

自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美两届政府的财政支出极尽扩张。特朗普政府于2020年3月和4月通过总额约2.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和援助法案,拜登政府于2021年3月和11月分别通过总额为1.9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法案与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激进的财政刺激将美国国家债务规模推至30万亿美元以上,政府负债率超130%,是国际警戒线60%的两倍多。美国2020和2021两个财年的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4.9%与16.7%,是国际警戒线3%的5倍左右。

美国的货币政策也不遑多让。早在2020年3月,美联储就打空了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几乎全部弹药,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到0%到0.25%之间,并开启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0%,将央行给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级信贷利率下降到0.25%。同时,美联储还重拾次贷危机时使用的货币基金借贷便利、商业票据融资便利等工具为影子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无底线的美元流动性泛滥,已经超出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和资本市场的蓄洪能力,最终成为当前严重通货膨胀的最重要推手。

在供给侧,美国单边推动的对华经贸摩擦、俄乌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推高了美国企业的供给成本,造成所谓的“成本推进型通胀”。

2018年3月开始,特朗普政府单边发起多轮对华经贸摩擦,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超5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2020年1月,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美方仍保留了对华2500亿美元商品25%和约1200亿美元商品7.5%的特别关税。中国长期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为美国民众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消费品。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主要由美国企业承担,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嫁给了消费者。

美国对华企业的多项制裁也降低了诸多行业的生产和供应链效率,使芯片等产品的价格走高。俄乌冲突的爆发使作为全球能源、农产品和矿产品重要供给方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出口规模和出口效率下降,从而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能源、农产品和矿物是各国企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其价格的上涨推高了下游消费品的价格。新冠肺炎疫情也一度使美国各行业的开工率严重不足,各类商品的供给困难,从而也导致诸多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这些直接提高企业成本的负面供给冲击,使美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同时还承受经济增长乏力之苦。

在预期通胀管理上,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各部门从2020年4月此轮通胀开启之时,就小心“呵护”市场和民众。美联储主席和美国财政部长都曾表示,通胀是“暂时的”,以期让人们降低通胀预期,通过理性预期发挥作用,降低现实通胀率。5月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并不成功。官员们纷纷公开承认误判通胀,民众对美国降低通胀的信心正逐步减弱,高通胀预期的形成与自我实现会不断强化现实的通胀水平。这还会侵蚀美国治理通胀的公信力,使今后反通胀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应对之策左右为难

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多管齐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试图压低通胀率,但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需求方面,转入升息缩表通道的货币政策无疑是美国应对通胀的最有力武器。2021年11月开启降低资产购买规模的缩表程序,并于2022年3月升息25个基点开启升息程序,年内现已升息3次,共计150个基点。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面临着稳定物价和经济复苏的权衡取舍,左右为难。面对超预期的通胀率,必须施以超预期的货币紧缩政策,这或许能稳定物价,但会付出产出下降、失业增加、股市大跌的代价。

2022年一季度,美国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折合年率已出现1.5%的下降,年内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已达15%,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达30%。美联储仍希望在治理通胀与坚定市场信心之间达成平衡,会继续实施有稳定预期的多次加息。但多次加息如未能如愿压低通胀,存在预期管理彻底失效的风险,最终或造成美国经济的硬着陆。

在供给方面,美国政府频繁发声,动作不断,希望通过多渠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降低通胀水平。

一是美国总统拜登、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倾向于放宽特朗普时期征收的部分对华关税。此举无疑是希望通过降低自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帮助抑制美国的高通胀,可惜迟迟未见行动。可能的原因是担心共和党以此话题发难影响民主党中期选举结果。

二是拜登准备访问沙特,寻求海湾国家增加原油供给以平抑油价,降低美国国内飙升的燃料价格。但是,美国政府近年来的中东政策和与沙特的矛盾隔阂注定让拜登的沙特之行不会轻松。

三是美国不顾尚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放开防疫措施,希望全面的复工复产能增加各类商品的供给。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猴痘病例又不断出现,公共卫生危机对美国商品供给和通胀的影响短期内恐难彻底消除。

潜在风险须加防范

美国治理高通胀可能通过多个渠道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重大影响。

第一,美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可能带来一场新的经济衰退。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治理通胀而带来1982年至1983年经济危机这一幕或将重演。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商品进口国的再一次经济衰退将给世界各国的出口和生产带来巨大负面冲击。

第二,美国升息导致的全球美元回流,在资本市场上会造成各国资产价格的暴跌,在外汇市场上会导致各国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这一迹象目前已经非常明显,各国如不审慎合作应对,多年积累的国民财富恐怕会付诸东流。

第三,美国会政治施压别国做出利益让渡,以缓解美国自身的通胀压力,甚至不排除在通胀问题难解之时,通过制造地缘危机甚至军事行动转移国内政治经济压力。各国更应对此提高警惕,未雨绸缪。

日本艰难抑制国债收益率

6月15日,日本国债期货市场一片狼藉。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较前一天暴跌2日元以上,创下9年零2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大阪交易所被迫两次启动熔断机制。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实施无限量买入国债期货的“连续限价操作”,并从16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货币政策。

日本媒体认为,此次日国债期货市场崩盘,是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预期背景下,海外投资者与日本央行之间“攻防战”激化的表现。

分析认为,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加剧,近期欧洲央行计划上调利率,美联储加息动作频频,海外投资者认定,日元贬值叠加欧美“鹰化”背景下,日本央行难以承压,将跟随欧美修改目前量化宽松政策,因而对国债进行抛售。

为此,日本央行“严防死守”,艰难应对。据日本媒体报道,6月13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了日本央行规定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一度达到0.255%。日本央行随之进行连续限价操作无限买进,极力抑制收益率上升。6月15日,又采取措施扩大了限价操作对象范围,以强力应对海外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并宣布购买2.45万亿日元的国债。

分析认为,抑制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在技术上愈发困难,加之国内对此政策导致日元贬值加速的批判声水涨船高,可能推动日本央行修正其货币政策。从技术层面看,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目标并不仅限于控制收益率曲线,还包括通过强力介入市场、降低市场机能来提高政策效果,这带来了国债市场混乱和日元贬值的副作用。日元贬值、物价上涨时应紧缩货币政策,但为维持长期国债收益率,反而必须进一步强化宽松政策,证明日本现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本就存在结构性缺陷,容易成为海外投资者集中攻击的对象。

从国内呼声看,日本央行政策与欧美“背道而驰”,继续维持宽松政策控制利率,将进一步扩大本国与海外的利息差,继续为日元贬值创造空间。货币贬值已经导致日本国内以能源和食品为中心的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民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压力陡增。日本媒体认为,这一问题将成为7月参议院选举主要争论点之一。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1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日元急速贬值表示担忧,称“希望日本央行与政府合作,适当采取必要的措施”。

也有观点认为,从日本央行目前坚决的行动和表态上看,因受外部因素冲击短期内调整政策的可能性较低,即便调整政策,效果也有限。日本自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山下周称,“即使日本央行修正政策,利息差短期也不会大幅缩小,日元贬值基调不会改变。供给政策导致的物价上涨将会持续下去。如果面临世界性的经济减速,持续量化宽松才是上策”。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记者/翁东辉 陈益彤,作者/胡艺 系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狼哥期货直播(期货直播软件)3

撰文丨董牧孜

受美国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暴跌影响,4月21日,美国三大股指继续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本周两个交易日跌去超1200点。此前一天,美股已经历大幅下挫,在连续一周上涨后出现回落。原油市场见证史诗级崩盘:美国WTI原油价格5月合约史上首次跌入负值,跌幅达306%,一度达到每桶-40.32美元的历史低点,收于每桶-37.63美元。21日,在美国5月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数后第二天,恐慌性抛售蔓延至6月份交割的合约,WTI 6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11.57美元/桶,创1999年2月以来新低。

冠状病毒疫情及其应对隔离措施已重创原油需求。据美联储褐皮书指出,美国经济活动急剧萎缩,3月零售销售锐减、4月纽约制造业指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原油期货创18年新低。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在至少未来一个月内,原油市场基本面极度疲软状态将持续,很可能导致在5月底某个时间点继续出现负的定价。

回顾最近一个月,美国股市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从2月中旬至3月23日,美股爆发了有史以来跌速最快的股灾行情。在石油油价暴跌

(自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

与新冠肺炎病毒两只“黑天鹅”的冲击之下,恐慌指数飙升,两周内四次熔断。

此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刺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放缓迹象、欧佩克预计大幅减产,尤其是美国民主党议员桑德斯退选总统

(曾被冠称“美股杀手”、主张对抗华尔街)

,这些诸多利好消息,曾一度助推美股步入“技术性牛市”

(即指数涨幅超过20%)

,自3月23日以来美股连续暴涨。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油价大跌等大势影响,大幅下挫仍然在4月下旬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如何看待如今华尔街的境况,人们争议不停。华尔街股市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坏的局面,不少人感叹“美股十年牛市”的即将终结。究竟是难得一遇的抄底机会,还是熊市中的短期回升?是真正意义上的复苏,还是拉开了经济周期下行黑幕的开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市场动荡,暴露了此前金融系统的哪些固有缺点?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人类学家何柔宛的华尔街研究,给我们思考金融问题提供了一种社会科学的参照系。

企业的利益,

等于股东利益?

“上涨的一定会下降”,人们往往以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来解释金融崩溃——无论是垃圾债券市场、互联网泡沫,还是高杠杆的房地产市场。然而,金融人类学家何柔宛看来,这种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只是一个神话,她在《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一书中,以民族志的方式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投行文化自身特有的脆弱性与矛盾性,往往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而这原本与美国企业裁员现象和新自由主义,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直接相关。

何柔宛(Karen Ho),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华尔街制度文化、美国企业裁员现象和新自由主义。

华尔街制度的工作逻辑是怎样的?华尔街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高薪酬,银行家们认为自己是经济体中“最优秀、最聪明、最有价值”的劳动者。这种高度不确定和高特权属性的从业逻辑,催生了一种特殊的利己主义文化:在交易决策中追逐短期“收益”是理所当然的。这塑造出了一种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每一个人抱着“我随时都会离职,你也随时都会离职”的预期。他们既坚信自己有着超凡的才华,又非常急于在离职前拿到自己的奖金,因此追逐短期效益。《清算》一书指出,华尔街的日常实践,很可能是导致后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逐渐增强的关键因素。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何柔宛(Karen Ho),翟宇航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华尔街和美国的大型企业宣称,他们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真正拥有者”的利益,也就是股东的利益。在华尔街的逻辑里,重视股东价值,就要以增加股票所有者的财富为实现条件,提升股票价格。为释放即时投资收益,短视的财务预期于是成为常态,比如裁员。既然将股东的价值置于公司其他利益之上,员工也就在公司核心目标之外,于是成了可以被甩包袱的“清算”对象。

在二战后福利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即便传统的资本主义等级制已经被消灭,员工依然常常无法从公司的盈利中获益。这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极为特殊的现象:所谓公司最重要利益,和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分道扬镳了。

至于华尔街是否完成了增加股票价值的任务?事实并非如此,公司可以通过彻底地削减开支,使季报盈利立刻产生显著的提高,股票价格应声上涨,但于此同时发生的情况是:公司研发经费减少,生产能力建设被忽略,长久来看,股东价值没有增长,反而可能下降了

普通民众的金融市场,

也加剧了债务危机和贫困

数十年来,华尔街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模式,强加于其他社会行业和经济领域之上。他们致力于精简和重组那些原本稳定的公司,从而将这些公司转化成为金融资产,这也就意味着按照相应的比例将收益重新分配给投资者、高管,提供重组建议并撮合交易的财务顾问。

面对如今熊市的萧瑟,或许我们应该发问的是,为什么美股会连续十年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没有把大多数低成本借来的资金用在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以及提高研发费用上,而是用在了购买和回购上市公司股票,致使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状况难以得到改善。

华尔街见证了股票参与的民主化过程。如今的金融市场,已经自诩为普通民众的金融市场了,比如住房抵押贷款和助学贷款市场,都承载着投资者的期望。华尔街千方百计地将那些边缘群体吸纳进入股东之中,他们为自己创造了金融转型的社会条件引以为豪。然而,在何柔宛看来,民主化是超额认购的前兆,也是业内人士准备卖出的信号,接到最后一棒的“迟来者”不得不承受市场崩溃带来的所有损失。

在《清算》出版十年后,何柔宛撰文中文版序言指出,正是华尔街在许多社会经济领域中推动追求收入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造成并加剧了债务负担、贫困与不平等。相反,风险越高,交易越大,越是风云变化,华尔街的人们赚得也就越多,即使重组或是合并从长远来看会损害股东价值,也无所谓。事实上,投行家们只要达成了交易就能拿到高薪酬,不论结果如何。

为什么华尔街失败后,

权力反而增强了?

此次美股暴跌后,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史无前例的。不过,回顾2008年以来,那场大规模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同样迅速获得了政府托底、救助和持续的补贴,尽管他们为获取救助而付出的改革代价微乎其微。金融危机给华尔街造成的崩溃与毁灭,是短暂的。

美国国会最初授权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TAPP)

,以“稳定”美国的金融体系。这一计划资金有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数万亿美元未公开的担保,还有利率很低的贷款作为支撑,将金融业从自身制造的危机中拯救出来,甚至帮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何柔宛在《清算》一书中质问,当华尔街的金融模式和实践如此惨烈地失败之后,当华尔街的合法性在全世界遭受广泛挑战之后,为什么银行家仍旧被允许重新巩固自己的权力?为什么我们又回到一个金融继续对企业、国家和经济施加过分影响的世界之中?

《华尔街之狼》剧照

拯救华尔街,延续其统治地位的关键原因在于:在过去三十年中,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安全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华尔街了。正因此,金融市场才自诩为普通民众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已经深度嵌入到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中产阶级的退休金是由金融投资机构来管理

(而不是由学校或是企业来保护和保证)

,从保险政策到普通银行的存款所涉及到的所有事务,均由保险公司和银行管理。如此置身于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之中,从结构上看,我们不得不认为金融已经“是”经济本身了。假如金融体系失败了,那么保险公司就无法支付“普通人”的政策保险费用,年长者也无法退休。于是,美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挽救华尔街。

对此,何宛如做了准确的概括:凭借大量美国人日常储蓄,一个不正当的金融民粹主义得到了合法化,于是,华尔街声称,拯救华尔街,也是在拯救更多的民众。这就回到了最初的逻辑,最终,华尔街不仅囤积了救助资金,还利用资金重回往日的经营,进行着仿佛毫无休止、愈演愈烈的金融交易、企业重组以及刺激不断增长的不平等现象。

金融化的问题就在于,这个世界越买金融及其产品的账,金融越能将这个世界挟持。

何柔宛强调,政府大规模放松管制和股东价值革命,也帮助催化了这一文化体系。原本,法案规定将日常的银行、保险业务与处于风险较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行业务隔离开来,从而保证存贷业务的安全性。自19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变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名望、势力与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商业银行,这些“低端”金融中的巨人,迫切希望能够参与并获得投资银行业务。与此同时,许多投资银行也受到并购潮的裹挟,希望转型成体量巨大的、企业客户的“一站式购物机构”——这种举动被认为是增加股东价值的表现。那些企业的高管更是热衷于此,马不停蹄地参与各种交易和业务提供建议,以获得的天文数字般的金钱激励。这意味着,投资银行们在金融市场中参与了自己的解体,他们放弃了“纯粹”的投资银行的理念,金融机构被允许“拥有一切”,这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共同的野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金融业的权力正在超越政府与国家,成为金融财团们掌握世界财富的工具之一。前些日子宣布退选总统的桑德斯,长期主张与华尔街对抗,是今年候选人中唯一一位亿万富翁捐款数为零的候选人,也因此被戏称为“股市杀手”。他主张“财富平等”“全民福利”,提出的激进主张包括:拆解大型银行、提高富人税、全民医保计划、大学免费、免除学生贷款、提高时薪等。这种激进的方案受到年轻选民的支持与欢迎,倘若可以实施将对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结构化影响。尽管在这个历史节点,这种可能性没有最终照进现实,但质疑的批判与改变的实践将永远在路上。

撰文丨董牧孜

编辑丨木子,校对丨陈荻雁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